产业扶贫如何走出特色
时间: 2013-08-21     来源:桂工网    

 近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在地方调研时指出:“全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统筹抓好生态保护,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据此,结合我区边、远、少、穷的现实,及目前产业发展布局、县域经济发展特点,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摘掉“穷”帽子的路子,到底如何走才能越发宽畅?此类问题值得深究。

  实际上,我区各大、专、职院校的多数学者就这一话题早已研究,并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参考。总体上学者们认为,产业扶贫路子的主动权在于贫困地区,只有这些地区形成了改变现状的自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这些地区首先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资源,选择出一条适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并以科技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撑;其次是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境内龙头企业,增强其联动效应来创建产业品牌;最后是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来保障产业发展的资金链连续性。综上可测,贫困地区在发展产业脱贫的同时,能走出一条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道路。

  整合地方资源

  选择合适产业

  在探索中汲取经验。记者通过深入走访南宁市内各大、专、职院校相关学者后了解到,我区贫困地区多分布在山区,早些时候试图走工业化道路来脱贫致富被证明较为艰难,近几年经过不断探索,发现走产业化道路使脱贫致富见效快,同时也能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据了解,围绕自治区“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截至目前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已累计达1.21亿元,集中扶持了油茶、核桃、茶叶、甘蔗、竹子、砂糖橘、葡萄、红心柚、粉葛、金银花、药菊和百香果等种植业的发展,这些领域的产业种植面积共计达3.5万多亩。由此可见,发展生态产业是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利用自然环境发展产业经济。总体上,我区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如桂西北部分贫困地区会遇到季节性干旱等自然灾害,不适合发展稻种产业,因此必须选择耐旱经济作物作为该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近年来,河池市罗城县、百色市凌云县分别充分利用自身所处气候条件,分别大力种植葡萄、茶叶,成功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如今,这两个县已分别形成了我区重要的葡萄种植基地、茶叶出产基地,分别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罗城牌”葡萄酒、“凌云牌”茶叶,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结合资源优势发展多元产业体系。我区贫困地区存在发展特定产业的潜质,但因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使得产业发展进展迟缓。实际上,通过开发和科学利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优势,将多元产业集为一体,将能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学者对记者说道,发展多元产业为一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该学者建议,贫困地区政府应当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对产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政策引导,形成以农户为中心,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专业市场、经济能人、优势产业相结合的模式,使扶贫工作落实到每个角落,才能快速实现脱贫致富。

  推广科学技术创造产业品牌

  实现脱贫致富也是一场革命。科学技术是我区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的核心,因为科学技术能将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保持产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并有可能形成高价值的附加品,如此既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又增加了就业率。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学者对记者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力的培养最重要。创新使产业发展处在行业的前沿,能快速探明市场风险,把握市场动向,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该学者建议,贫困地区政府在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方面,仍要出台相关政策做引导,以便有效增强产业发展的配套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扶持是打造产业品牌的保障。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践行者,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会遇到瓶颈,因此政府最好围绕地区特色产业优势资源,以及产业可能延伸的深度等情况,从用地、贷款、税收、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加强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因此贫困地区可通过建立技术培训机制,加强对农民进行多场次、多行业、多方式的技术培训,发放相关技术宣传培训资料,营造出自主学习科学技术的良好氛围。据报道,兴安县近期先后在开展了脐橙、甘蔗、竹子、油茶种植和蛋鸡养殖等项目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发放各种宣传和技术培训资料5.8万余份,完成区内外劳务输出6.1万人,高效地将科学技术推广到了乡村各家各户,利于该县增大产能,提高产品质量。

 

 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联动效应

  龙头企业是推动地方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总体上看,目前我区对贫困地区的现状把握还是比较精准,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产业经济也开始有了起色,但部分地区的产业龙头企业培养进展还比较缓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学者认为,通过发展产业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要面临很多方面问题,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见效。正如要做好产业布局,首先就得对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对地区资源条件作出正确的评估,并据此确定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布局,最终目的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产业的集群效应,壮大产业规模。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学者对记者说道,地方政府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能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对种植户的扶持,则能优化第一产业的发展基础,带动农户走产业种植的道路实现增收。如此一来,能将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

  构建扶贫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当前,我区很多县市均在努力做大、做强地方产业,而在技术服务支持方面总是跟不上,最终使得做大、做强地方产业的计划成为了“口号”。对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学者对记者说,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确定发展某一产业之前做好技术支撑的基础工作,而这项工作可联合企业技术部门面向农户举办技术培训班,进而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能,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整合产业链条做强影响力。对企业而言,必须认清产业多元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最好是将农产品种植、包装、销售等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取消不必要的作业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此外,企业还需不断优化组织结构,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加强产品策划、包装和宣传工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与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合作,为农户的经济作物产品提供订单式的稳固销售渠道,构建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模式。

  推动到户贷款保障持续发展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农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在争取融资渠道方面相对容易,因此在以推动产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情况下,应积极帮助企业、农户融资谋发展。总体上,近年来我区各级政府加大了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以保障地方产业发展持续、稳定,同时还不断优化了融资渠道管理体系,激活了政府渠道、社会渠道、企业渠道、种植户渠道“四管齐下”的融资机制,其中以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产业扶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主导。如此便为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经济,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

  有了良好的解决办法就得有效践行。当前,我区贫困地区急需完善基础设施,部分地区因缺乏资金基础设施长期落后。据报道,德保县早些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项目启动资金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该县贫困群众。今年以来,该县结合“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推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挂钩联系制度,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措施,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抓好新一轮4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整合资金投入,着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探索融资新渠道,为产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我区探索出的“四管齐下”融资渠道总体上满足了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但鉴于贫困地区走的是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从长远来看不能总处在被“保护”状态下,总有一天要“自己走路”。因此,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四管齐下”基础上探索出新的融资渠道。因此,可以探索信贷投入新机制发展村镇银行,来扶持企业、农户扩大生产、种植,有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使贫困地区更好地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化道路。

  ■链接:

  产业扶贫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支柱产业,特别是通过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订单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以产业开发和产业建设为具体形式,通过企业集聚、城镇化建设而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桂工网    http://www.gxworker.com/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